新海南人,擠滿海南島
數據顯示,2023年,海南省的人口增長達到16萬人,位列全國第三。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大城市或故鄉,移居到海南,成為新海南人。這些人中,有的人是為了更好的空氣,有的是為了孩子的教育,有的是渴望新的機會,有的則是為了逃離內卷而疲憊的生活。
朱磊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,今年三十多歲。他本來像周圍大多數人一樣,遵循著最傳統的成長模式,卷生活、卷工作,只是為了過上一種看起來四平八穩的人生。
一些人渴望成為新海南人,還有一個重要的推動力——孩子。
同樣從北京去海南,汪萃的決定始于一次住院陪床。孩子體弱,每到冬天,總會感冒發燒,她數不清跑了多少趟兒研所。2020年冬天,女兒由于嚴重驚厥住院。她痛定思痛,萌生了換一個環境生活的念頭,“發燒沒法控制,除非去一個少感冒的地方”。
學籍也是擺在眼前的問題。她和丈夫在北京沒有房子,孩子上不了好學校。她要找一個環境好、孩子還能解決上學問題的地方。丈夫在海南完成大學,有海南戶口,加上夫妻倆手上有一點余錢,在北京房山和海南海口之間,他們選擇了后者。
現在來海南的家長們,情況大致分為兩類,一類是“不想卷了”,一類是為了競爭更小的高考通道而來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很多人其實更像是被逼無奈。就像是魏賀仁,他受夠了發愁孩子在哪兒高考的折磨。
作為一名二十年的老北漂,這些年,天津高達三四百萬的買房落戶把他攔在門外,他轉向北京南邊的涿州,買了房后才發現誤判了河北高考的地獄級難度,又只好將孩子送回內蒙老家,他在北京賺錢,妻子和孩子在內蒙上學。
但這種分居兩地的生活也讓他難受,“那會兒真的想孩子想得不行了,一天都不想在北京待了”。
現在,他來到了海南。心想,只要孩子能跟著過來,有學可上,“哪怕去街上推個車賣煎餅,我也不會餓死”。
他覺得,自己的選擇也有利于孩子。因為,海南若有一天能發展起來,成為小香港,這個藍圖背后的意味遠遠不止一份工作,一個生活地點那么簡單。